三、放養雞場的布局
雞場的設計主要是分區和布局問題。生態放養雞場一般每批雞飼養量500-3 000只,規模相對較小,各類設施建設和布局相對簡單。但總體布局要科學、合理、實用,并根據地形、地勢和當地風向確定各種房舍和設施的相對位置,包括各種房舍分區規劃、道路規劃、供排水和供電等線路布置以及廠區內防疫衛生的安排,做到既耍考慮衛生防疫條件,又要照顧到相互之問的聯系,做到既有利于生產、管理又有利于生活。否則,容易導致雞群疫病不斷,影響生產和效益。合理的總體布局可以節省土地面積,節省建場投資,給管理工作帶來方便。
(一)便于衛生管理
生產區是總體布局的中心主體。生產區內雞舍的設置應根據常年主導風向,按孵化室(種雞場)、育雛舍、放養雞舍這一順序布置雞場建筑物,以減少土雞苗發病機會,利于土雞的轉群。雞場生產區內,按規模大小、飼養批次不同分成幾個小區,區與區之間要相隔一定距離。放養雞舍間距根據活動半徑不150米。
生產區與生活區要分開,非生產人員不準隨便進入生產區。生活區、行政區、供應區地勢要高于生產區,且與生產區距離在80 m以上,且有嚴格的隔離措施,以**空氣清新。根據地勢的高低、水流方向和主導風向,按人、雞、污的順序,將各種房含和建筑堤施按其環境衛生條件的需要次序排列。*先,考慮人的工作和生活集中場所的環境保護,使其盡量不受飼料粉塵、糞便氣味和其他廢棄物的污染。其次,需要注意生產雞群的防疫衛生,盡量杜絕污染源對生產雞群的環境污染。如地勢與風向在方向上不時,則以風向(夏季主風向)為主。對因地勢造成水流方向的地面徑流,可用溝渠改變流水方向,避免污染雞舍;或者利用側風向避開主風,將需要重點保護的房舍建在“安全角”的位置,以免受上風向空氣污染。根據擬建場區的土地條件,也可用林帶相隔,拉開距離,將空氣自然凈化。對人員流動方向的改變,可筑墻阻隔等其他設施或種植灌木加以解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