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農業是以智能化生產手段和科學技術為支撐,有社會化的服務體相配套,用科學的經營理念來管理的**農業形態。隨著農業生產日益科技高新技術成為農業發展的強大動力。農業日益走向商品化和國際化,農產易向多品種、高品質、無公害方向發展。此階段的現代農業是可持續性發展的業,是以現代工業裝備和信息技術所武裝的農業。
農業進入現代化后,將會有更多的農業設備和裝備通過物聯網連接起來,各種智能農機設施和裝備大量應用到農業生產、流通和市場中,機器人和自動化系統無處不在,農業勞動生產率、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得到極大提高,農業的管理將主要依靠農業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決策的科學性、準確性和透性將達到空前的高度。
在農業管理方面,隨著大數據技術的迅速發展,政府管理部門已經擁有了足夠體量的農業生產、經營和管理等數據,大數據不是靜態地存在,而是不斷與周邊數據發生碰撞和聚合。在某種程度上,大數據已變成政府或企業的洞察力與行動力。政府利用大數據的能力主要體現在監測、預測、預警、決策四個方面:監測是指通過天空地立體信息獲取體系監測農業資源、農業生產、農業市場的運行狀態;預警是指通過數據采集、數據挖掘、數據分析,對已經存在的風險發出預報與警示;預測是指立足于縱向時間軸,對相對長時間內某些問題的判斷從而形成指導,如根據氣象數據預測農作物種植情況;決策是指通過所有相關數據的聯動,形成基于數據和分析之上的決策或結論。智能決策就是政府借助基于智能系統對現實問題的分析與判斷,通過技術手段實現監測、預測、預警、決策的智能化。
在農業現代化階段,通過大數據技術,政府與民眾實現了智慧溝通與交流,政府實現了精細化、智能化的管理和科學決策,提高了政府部門之間的協同管理創新,也提升了政府為民辦事的效率。政府的決策有據可循,政府的決斷和服務能力全面提升,使得組織扁平化、管理透明化、監督智能化、決策科學化、服務個性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