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燈桿標準化面臨的三大問題
智慧燈桿作為城市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建設是一項長期、復雜的系統工程。智慧燈桿的建設涉及城市規劃、工程建設、燈桿與傳感器的相關系統平臺提供商等,涵蓋系統規劃、設計生產、施工部署、檢測驗收及運行維護等眾多環節。亟需一套完善的標準體系來規范行業,促進行業健康發展。然而智慧燈桿標準化的建立并沒有那么順利。智慧燈桿標準化面臨的三大問題是什么?下面隨熙枚物聯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1. 標準制定者眾多,無統一歸口
智慧燈桿相關國家、行業標準的制定涉及到包括全國安全防范報警系統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全國城市公共設施服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在內的多個部門,各部門制定標準的范圍與角度也各不相同。故無法形成系統、全面的智慧燈桿標準體系,亟需統一的部門進行統籌與協調。
2. 國家標準缺失、地方標準不一
智慧燈桿相關國家、行業標準的制定相對滯后,目前尚未出臺相應的國家、行業標準。在智慧燈桿相關的國家、地方產業政策出臺后,廣東、湖南、江蘇、浙江、江西、安徽、深圳等省市的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相關部門為積極推動智慧燈桿的實施,制定各自的地方標準,導致各地方標準不一,造成標準的混亂,給智慧燈桿相關企業在產品的研發設計、生產制造及推廣應用都帶來極大的困擾,嚴重阻滯了智慧燈桿產業的發展。因此,亟需制定統一的國家、行業標準以指導各地方智慧燈桿的建設,促進智慧燈桿產業健康有序地發展,為未來實現跨省市、跨系統和跨平臺數據互聯互通奠定基礎。
3. 標準化體系龐大,制定難度大
智慧燈桿作為新一代城市的基礎公共設施,集智慧照明、環境監測、視頻監控、通信服務、信息發布、新能源服務、一鍵報警等多功能于一體,其標準的制定涉及交通部門、城市管理部門、城市規劃部門、公安部門、氣象監測部門及通信運營商等多個業務單位的需求。因此,標準的制定需要從頂層規劃并充分結合具體場景業務應用,體系龐大,對標準制定者要求很高。
標準化是支撐智慧燈桿建設的重要手段,對智慧燈桿的規劃、設計、建設、運行及設備制造起到規范作用。同時促進了技術的產業化和商業化,避免資源浪費和重復投入。隨著智慧燈桿標準化的制定和落地,智慧燈桿行業也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