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浮機原理,氣浮工藝中的電解裝置采用可溶性或不溶性電極.廢水在直流電場作用下,水被電解,在陽極析出O2和Cl2 ,在陰極析出H2。電解產生的氣泡粒徑非常小,而且密度也小(見表1),因此電解氣泡截獲雜質微粒的能力比溶氣氣浮、機械葉輪氣浮要高,同時浮載能力也高。利用電解氣浮法進行廢水處理時,主要側重于去除廢水中的懸浮物和油狀物。實際上在進行電解氣浮時,由于發生一系列電極反應,陽極還具有降低BOD和COD、脫色、除臭、消毒的功能, 陰極還具有沉積重金屬離子的能力。
設備特點,用電化學方法產生非常微小的汽泡,氣浮效率高。操作方便。汽泡細小,表面負荷大,除油和除微小懸浮物的效率高。電解氣浮的氣泡直徑一般在10um左右,而常規壓力溶氣氣浮的直徑一般在100~150um。比表面與氣泡的半徑成反比,故電解氣浮的比表面比壓力溶氣氣浮大2.5-10倍,所以 浮選效率高,對應的除油和對微小懸浮物的效率較高。縮短混凝劑的混合反應時間, 浮選劑通常使用聚合氯化鋁,混合時間為1~2分鐘,反應時間為15~20分鐘,而電解氣浮工藝試驗表明,由于微氣泡的攪動作用,通常在5分鐘即可完成絮體的聚結長大并被氣泡所捕集,水力停留時間較短。因此在同樣的水力停留時間下氣浮工藝較其他工藝獲得更高的除油和除懸浮物的效果,浮渣的含水率低,產生量少。無動力設備,節約了動力消耗。維修方便,給實際工程應用提供了較好的可操控性。 電氣浮機是一種高效的污水處理裝置,對污水進行電解法處理,是目前較為**的氣浮技術。 污水在不溶性陰極、陽極上產生大量的超微氫氣泡和氧氣泡,氫氣泡的直徑一般在10~30微米,氧氣泡直徑大約20~60微米(傳統的加壓溶氣氣浮產生的氣泡直徑為100~150微米,機械攪拌時產生的氣泡直徑為800~1000微米),氫氣泡和氧氣泡起著氣浮助劑的作用。 高效淺層氣浮機是利用小氣泡或微小氣泡使介質中的雜質浮出水面機器。在給水排水處理工藝程序中,固、液分離技術及其設備是關鍵工藝之一。對于比重接近于水的微小懸浮顆粒的去除,氣浮是**有效的方,該設備成功運用“淺池理論”和“零速”原理進行設計,集絮聚、氣浮、撇渣、沉淀、刮泥與一體,是一種高效節能的水質凈化設備。采用“淺池理論”與“零速理論”設計,高效、節能、體積小、安裝方便,停留時間短(3~5min)裹面負荷率高(9.6~12φm2·h),采用高速電機拖動,適應性強,工藝條件好。采用溶氣水與原水**分開的布水的方式,配專用釋放器,處理效果好,ss去除率高達90%以上,出渣含固率可達3~4%。自動化程度高,管理方便,運行可靠。廣泛應用于給排水處理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