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慢練
慢練尤如‘放大鏡’把樂曲中的一切細節都擴大了,使演奏者能謹慎地注意音樂的每一個細胞。
慢練是克服一切技術障礙之本。慢練的**優點是來得及想,來得及準備,來得及根據視覺、聽覺得到的反饋信息調整和修正缺點和毛病,并能兼顧到運用正確的指法(樂譜規定)和奏法效果。事實上,一**練習成熟了的作品,如果不再適當的慢速練習中作意識化的加強和鞏固的話,從技術上說,下意識的習慣動作會逐漸變得模糊,變得不準確,不可靠,就有可能在演奏中造成失誤;從音樂表現上說,它會因缺乏意識的訓練而逐漸喪失表現的鮮明性,喪失細膩與精巧,從而喪失藝術表現的說服力和感染力,所以,即使在作品練習成熟之后,也不應該忽視適當的慢速練習。
2. 快練
3. 快練一方面速度較快樂曲的原速練習,另一方面稍高于原速的練習。在慢練的基礎上,可以進入快練,在練習快速的時候,速度和清晰度往往不易平衡發展,當我們突破一種速度界**,可能清晰度會出現問題。反過來,當照顧到清晰度時,速度又會受到一定限制。這是**正常的現象,沒有必要為此著急。因此,個別的不足和不盡人意的地方,暫時不管,只求整體的連貫效果,這樣就會對這種速度較快,難度較高的樂曲有一個“原本面貌”的感受和認識,并體驗其中的內涵信息。
3.“中速”練習
在慢練與快練之間還有一種:“中速度練習”,中速度練習是連接慢練與快練的方法。這三種速度的練習方法運用時可以靈活變通。
在剛開始練習新的難度較高的樂曲時,采用“3:2:1 = 慢:中:快”的練習次數比例,即“慢練”三遍,“中練”兩遍,“快練”一遍;
接著可以用“2:2:2 = 慢:中:快”的次數比例,即慢練、中練、快練次數相等,**達到熟練時,可以采用“1:2:3 = 慢:中:快”的次數比例,即“慢練”一遍,“中練”兩遍,“快練”三遍。一般來說,就是到了**純熟的的階段也不能**放棄慢練方法的熟練運用,因為它是清洗“中練”、“快練”時各種“不干凈”的“污垢”的**的、**有效的“洗滌劑”。許多樂器大師與教育家有關于這方面的,他們本人也采用“慢、中、快”的方法練琴教學,如俄羅斯的奧爾、匈牙利的卡爾夫萊什。
4. 分解練習
5. 顧名思義就是將一支曲子按練習目的需要和要求分解開來練習的方法。這好比我們生產一臺機器是從一個一個零件做起一樣。有這樣一些分解練習可供參考:分句、分段練對于學習一**新曲來說,音響是陌生的,技術動作還沒有習慣,如果總是從頭至尾練,花費不少時間而印象并不深刻。用分句、分段的方法,可以更快形成音響記憶和動作記憶,有利于迅速熟悉新譜。樂譜熟悉后無論解決技術問題或音樂處理,分段分句地細細琢磨,精細練習,都是必要的,否則不可能產生有質量的演奏。
5.變節奏練習法
變節奏練習法就是將特定樂曲或片段,如音階、琶音和連續相同節奏的樂曲和片段的原節奏予以變化的練習。這樣的練習可以增加演奏者(尤其是兒童)的練琴興趣,也有利于克服樂曲的技術困難。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種方法很適合于訓練手指技術的《哈農》練習。如將×× ×× ×× ×× 的原節奏變成經過許多有規律的變節奏練習后,好像從各個角度觀察了一個事物,也可以比喻成好象是用各種“佐料”處理了一種食品,無論多難的曲子,經過變節奏練習后,都會有明顯的提高,甚至達到樂曲原來的要求,因為在變化節奏練習中,速度增加,力度的變化,是在不知不覺的練習過程中完成的,符合人們掌握技藝客觀規律。
6.改變奏法的練習
心理學原理告訴我們:人注意的對象如果是內容豐富的活動變化著的,那么就容易穩定和持久,反之內容單調,注意就容易動搖,鋼琴練習中,如果改變奏法,改變音色,這樣就容易使彈奏者的注意力穩定而持久。
當一**鋼琴作品**熟練后試著用以下奏法再去演奏,你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非連奏:其發音的狀態為:音與音之間以斷開的形態先后發聲。根據用力部位的不同,非連奏有4種方式:
(1).大臂非連奏:利用肩關節的運動,用全臂的自然力量快或較快的下鍵速度,奏出響亮有力、深厚結實的聲音。
(2).肘部非連奏:利用肘關節的運動,用前臂及手的自然重量,奏出比較結實的聲音。
(3).手腕非連奏:利用手腕靈巧的上下運動,用手的自重量,奏出比肘部非連奏更為靈活的聲音。
演奏時采用手腕小幅度靈活的上下動作,有時又結合指尖小幅度水平方向的“抓鍵”動作,奏出音與音之間半斷半連聲音效果。
(4).手指非連奏:利用掌關節靈活主動的運動,腕部非常放松而又有彈性,指尖與琴鍵較垂直,快觸快放,音和音之間有一定的空隙、奏出均勻、清晰、顆粒般的聲音。
2、連奏:其發音狀態為:音與間之間連續不斷地發音。根據手指觸鍵的狀態,連奏有4種方式:
(1).高抬指快觸鍵:手指抬高,快速觸鍵,獲得飽滿有力而又富有彈性的聲音。
(2).低抬指快觸鍵:指尖在掌關節和手指關節的協調用力下,力量集中,快速觸鍵、音剛發出,指尖快速離鍵,這樣的奏出的聲音音質豐滿,句子流暢,力度變化的幅度可以較大。
(3).高抬指慢觸鍵:這種觸鍵方式配合臂力的運用,能彈奏出深沉豐滿的音色。
(4).低抬指慢觸鍵:此奏法配合各種力量的協調能奏出多種力度、多種層次的聲音效果。
3、跳音奏法:其發音的狀態是音與音發音時互相斷開,與非連奏相比,跳音的觸鍵所需的時間更短、速度更快,聲音更輕巧、更富有彈性。根據發力部位的不同,跳音奏法也有4種方式:
(1).手指跳音:掌關節發力,手指快速觸鍵,快速離鍵,適合彈奏輕巧、快速的跳音,聲音靈巧、華麗。
(2).手腕跳音:通過手腕有彈性地發力,指尖觸鍵,然后手腕帶動手指快速地離鍵。常用來彈奏比手指跳音速度慢、力度強的單音、雙音和和弦,聲音飽滿而有彈性。
(3).肘部跳音:手指及手腕穩定,通過肘部發力,指尖觸鍵,然后肘部利用琴鍵的反彈力,有彈性地帶動手指快速離鍵,聲音較厚實,充滿彈性。
(4).肩部跳音:用來彈奏速度慢、力度強的跳音。以肩部為發力點,手**有力地觸鍵,彈奏出輝煌和震撼人心的聲音效果。
如果一**作品練熟以后再按照以上奏法進行練習,每次就可以連續奏12遍,就好象用12種奏法“解剖”了一**樂曲或片斷,比一遍一遍的過效果好的多。
**,點個贊再走唄,愛你們么么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