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涪陵,無論是重慶人還是外地人,**反應都是“榨菜”。涪陵榨菜自1898年誕生并推向市場、走向世界以來,已經歷了百年滄桑。如今,涪陵榨菜不僅是一張閃亮的名片,也是帶動當地經濟的大產業。
涪陵榨菜,讓青菜頭的銷量達50萬噸以上,助農增收近3億元,同時和榨菜相關的特色旅游“榨菜小鎮”也呼之欲出。
每到這個季節,你走在涪陵區的一些鄉鎮上,迎面而來的總是一股股青菜頭的清香。如今已過了青菜頭的收割季節,青菜頭在脫水后,再經過切絲、晾曬等12道工藝才裝壇,成為美味可口的涪陵榨菜。
54歲的蔡云豐是涪陵區hn-ru.com珍溪鎮梨坪村人,幾個月前,他還在家里種植青菜頭,如今在涪陵辣妹子集團有限公司的榨菜生產車間里當工人。
蔡云豐說,20多年前,他們家就開始種植青菜頭了。作為涪陵榨菜的原料,青菜頭幾乎是涪陵當地每家農戶必種的作物。
“青菜頭每年在白露前后播種,經過半年的生長,**收獲,每年只能種一季。青菜頭的種植期,正好填補了‘冬閑田’其他農作物的空檔。所以種植青菜頭很有‘賺頭’。”蔡云豐說,以前由于技術條件有限,收購商們互相壓價,許多農戶種植青菜頭的積極性不高。如今,當地榨菜生產企業帶動了青菜頭種植基地,不僅為農戶提供生產種植的技術支持,也穩定了青菜頭的收購價,讓種植基地的農戶們有了穩定的收入。
蔡云豐說,他家有30多畝地,以前每畝的產量在3000—4000斤,如今可以達到6000—7000斤。按照收購價格,每年就有七八萬元。過了青菜頭種植季節后,他又在辣妹子集團有限公司工作,每個月有5000元左右的工資。“到了年底青菜頭播種的季節,我又回去種菜。青菜頭收割過后,我又回廠里工作……”每年,老蔡都是這樣“循環”,不僅在家門口就找到了工作,省去了出門打工的麻煩,收入還十分穩定。
涪陵榨菜自從1898年誕生并推向市場,已經經歷了百余年發展。在1915年的巴拿馬國際食品博覽會上榮獲金獎,讓涪陵榨菜與德國的甜酸甘藍和歐洲的酸黃瓜被譽為世界三大名腌菜。
2017年,“涪陵榨菜”品牌價值147.32億元,居全國區域農產品公用品牌位,而“涪陵青菜頭”品牌價值達24.38億元,居第68位。
小小的青菜頭,是如何帶動如此巨大的產業發展的呢?據介紹,涪陵榨菜產業之所以能保持持續健康發展,主要源于涪陵各級有關部門立足實際,始終將榨菜作為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等特色效益產業和惠民富農**民生產業,推動榨菜產業發展壯大。如今,涪陵榨菜是國內縣域單位單一農作物品種種植面積**、產業化程度**、輻射帶動力**強的地方優勢特色農產品。涪陵已成為全國規模**、品質**、銷售**廣、品牌**響、效益**的榨菜生產加工基地。
2017年,涪陵區青菜頭種植面積72.4萬畝,總產量159.6萬噸,其中外運鮮銷53.5萬噸,產銷成品榨菜47萬噸,實現產業總產值90億元,助農增收近3億元。
涪陵區力爭到2020年,青菜頭種植面積75萬畝、總產量180萬噸,鮮銷早市青菜頭60萬噸,產銷成品榨菜60萬噸,實現榨菜產業總產值120億元,把涪陵榨菜**打造成全市乃至全國特色效益農業發展樣板產業。
“現在從全國各地來的訂單已經應接不暇了,倉庫根本沒有存貨,車間工人也在加班……”涪陵辣妹子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萬紹碧說,涪陵榨菜享譽國內外,但知道涪陵榨菜制作過程的人很少。手工榨菜跟工業化榨菜相比,味道更加鮮、香、脆。手工榨菜更是有“江風脫水”、“切絲”、“晾曬”、“淘洗”等12道復雜的工藝。
涪陵榨菜不僅是一項大產業,讓農戶增收,同時也帶動了當地的特色旅游。下個月,“涪陵1898榨菜文化小鎮”一期工程將正式開工。據介紹,“涪陵1898榨菜文化小鎮”是以涪陵榨菜歷史文化為背景,集涪陵榨菜文化展示、傳承保護、觀光體驗、休閑旅游等為一體的農旅文商貿綜合性項目,共投資約6.9億元來建設。項目位于涪陵區江北街道韓家村3社和二渡村1社,規劃占地約380畝,建設內容主要包括:榨菜博物館、榨菜文化廣場、榨菜非遺傳承保護中心、非遺文化活態展示街區、美食街區、文化休閑娛樂區、旅游觀光服務綜合區;配套建設交通場站、停車場、臨江旅游碼頭等基礎設施和沿江1.5公里濱江綠化生態公園。
預計到明年,“榨菜博物館”及“榨菜文化廣場”等項目將完成建設并開街。屆時,游客不僅能體驗到傳統工藝的手工榨菜制作,還能吃到“榨菜宴”,并可帶著孩子體驗“榨菜農場”。
|